当前位置:笔趣小说网>其他类型>林朝阳陶玉书> 第621章 成为被传颂的那个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21章 成为被传颂的那个人(1 / 1)

在美国,很多时候商业创意都是天马行空的,其中99的创意都是废物,但只要有一个赌对了,就有可能造就一个财富传奇。

几十年来,美国的商业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传说逸闻,激(hu)励(you)了一代又一代创业者。

马克·伦道夫刚毕业时就在硅谷,不过他那时候时在cherry ne音乐公司负责邮购业务。

所谓邮购,说白了就是以直邮广告的形式进行产品营销,这种营销方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。

其实马克·伦道夫自己也不觉得邮购个性化洗发水这个点子有多么出众,所以他也不介意跟陶玉书交换一下想法,从陶玉书那淘来一个更好的点子来。

而陶玉书之所以想跟马克·伦道夫聊天,是觉得这人对事物的观察很仔细,阐述各种问题条理极其清晰,而且抓住机会的能力很强。

这种能力看似不起眼,实际上却是非常稀有的。

就比如邮寄录像带这回事,陶玉书知道马克·伦道夫一定是看出了猫腻,但拥有观察力的人有很多,真正能偶抓住机会的人却很少。

对有些执行力不够强、不够果断的人来说,很容易就会错过了跟自己沟通交流的机会。

陶玉书觉得未来林氏影业要是真的进军录像带租赁行业,这个马克·伦道夫倒是个值得招揽的人才。

邮购录像带的点子算不上多么高明,尤其是在现有的产业格局下,没有大资本是做不成这种事的,所以陶玉书也不担心马克·伦道夫剽窃这个创意。

马克·伦道夫贪图陶玉书的创意,殊不知陶老板图的却是他这个人。

“接下来,我该听听你的想法了。”马克·伦道夫期待的说道。

“没问题。”

陶玉书将邮购录像带的创意阐释了一遍,并且还贴心的给马克·伦道夫提供了一些目前的产业情况。

听完这些信息后,马克·伦道夫眉头紧锁,思忖了好长时间,最后才说道:“这个创意要面对的困难似乎有些太多了。”

“比如呢?”

有心考校的陶玉书自然的问道。

“这个创意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用户次日归还的痛点,免除了用户的滞纳金。”

在美国,录像带租赁时间只有24小时,超出这个时间未归还,音像店都要收取滞纳金。

百视达去年营收近40亿美元,其中滞纳金用高达64亿美元,由此可以看出这“逾期”的威力。

“但这个优势并不是凭空得来的,而是牺牲了录像带的流转效率和潜在的滞纳金。

这当然能让你在竞争中占据优势,但这个优势能否弭平牺牲的利益,还是个未知数。

就如你所说,目前美国的录像带租赁行业已经有了百视达这个庞然大物,他们的门店覆盖了几乎所有美国人15分钟的车程范围。

价格统一,提供海量的片源,并且有最新的好莱坞大片。

不管是在成本还是渠道方面,它都有着巨大的优势。

邮购、邮租……再大胆一点,干脆说现在最新颖的线上购物好了,好处显而易见,在渠道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。

门店租金、人工、水电……都可以节省下来,但同样的邮递的损耗和风险也不低。

关键有多少客户愿意为了一部录像带而等待几天时间呢?

开十分钟车一切就唾手可得的,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安心。

这个模式最关键的节点就是邮递的效率和安全性,如何能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录像带完好的交到客户的手上,是决定成败的关键。”

说到这里,马克·伦道夫眼神中闪过一丝明了,“我明白你刚才为什么要说‘明天’了。24小时,这个数字很大程度上就是客户的耐心极限。

客户愿意选择邮递,情况只能有三中,一是价格低廉、二是独家的片源、三是没有时间。

价格和片源我们先不去讨论,再忙的客户也不可能永远抽不出时间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忙碌都是一时的。

24小时,显然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心理预期。

‘今天没有时间去音像店,干脆邮购一下吧,反正明天就到了’,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效率,就极有可能抓住一批客户。

我想想,应该怎么做到这一点?似乎……可以建立一个仓库……”

马克·伦道夫的精神完全沉浸在了构想之中,可过了一会儿,他又露出满脸颓然。

“这个点子恐怕行不通,价格和片源是解决不了的难题,我们不可能竞争得过百视达,这种模式恐怕很难做大。

而且很容易被复制,如果是百视达这种巨头,他们有天量的资金支持大规模营销,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毁掉我们的前期优势。

真是可惜……”

马克·伦道夫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,不知不觉之间,他在脑海中已经完善了这个点子,甚至把自己也当成了这个点子中的一部分。

可惜的是,商业模式不仅取决于自身,有时候也取决于外部情况。

轻轻的掌声响起,马克·伦道夫抬起头。

陶玉书满脸欣赏的说道:“伦道夫先生,你的商业思维真是让人印象深刻。”

马克·伦道夫笑了笑,回道:“谢谢。你的这个点子确实不错,是有一定机会成功的,但问题也显而易见。”

“你说的没错。”陶玉书点了点头,却又说道:“但如果我说,现在有一种崭新的录像带形式,它的采购成本可能只有vhs录像带的一半,甚至更低呢?”

马克·伦道夫仿佛听见了什么笑话,“女士,再先进的技术要取代成熟的技术和产业也是需要时间的。

目前vhs录像带市场已经完成成熟,别说是取代它,就算是分一杯羹,要花多少时间?

再说我们能采购,百视达就不能采购吗?

当然,价格便宜对我们有利一点,对他们也一样。

而且片源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,如你所说,百视达已经跟很多好莱坞大公司签订了独家协议。”

陶玉书并没有因为马克·伦道夫的质疑而不快,脸上反而露出轻笑,她的笑容让马克·伦道夫心里有些发虚。

他沉吟着说道:“如果真如你所说有这种新技术,倒也不是没有机会。百视达跟好莱坞大公司的协议必然是针对vhs格式录像带的,新的技术必然是新的格式,可以避开这一点,但着顶多是抹平了百视达的优势。”

他说完这些无奈的摇头,“还是很难做大。”

“如果现在给你一笔庞大的资金呢?这些问题能解决吗?”

陶玉书的问题让马克·伦道夫再次笑了出来,“庞大的资金?多少?要是10亿美金的话,我想一切都不是问题,这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。如果真的解决不了,那一定是还不够。”

他的话带着玩笑意味,陶玉书的眼神里却带着认真,“10亿美元太多了,1个亿怎么样?如果有1个亿,你会怎么花这笔钱?”

“1个亿?”

虽然觉得陶玉书太过异想天开,但马克·伦道夫想了想还是说道:“我可能会先拿出5000万美元来做播放器的推广和营销。

你说的这种新的录像带必然会伴随着新的播放器诞生,或者再大胆一点,干脆拿到代理权。

剩下的钱嘛,100万美元搭建个网站,两三百万弄个数据库,采购录像带的成本可高可低,但我想前期百万足够用了。

还有几千万肯定要放到营销上,我想我们可以做个买播放器送录像带租赁次数的活动。

嗯,这听起来可真不错。

哦,对了,还有一个痛点。”

马克·伦道夫想到这里,忍不住得意的自夸了一下。

然后他就看到了陶玉书的眼神,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,他正想开口说话,这时陶玉书又问道:“那然后呢?”

“然后?当然是拿着我们的ppt去找硅谷那帮冤大头!

看到没有,伙计!

一家比肩百视达的录像带巨头即将诞生,还不赶紧给我送钱?”

马克·伦道夫语气轻松的说起了笑话,然后他的笑容逐渐收敛,因为坐在他对面的陶玉书在沉思,表情严肃。

过了好一会儿,陶玉书才看向马克·伦道夫,询问道:“伦道夫先生,有没有兴趣把你刚才这些想象都变成现实?”

马克·伦道夫一脸茫然,“什么意思?”

“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林氏影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,陶玉书。”陶玉书郑重其事的重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。

马克·伦道夫先是疑惑,而后恍然,“林氏!哦,我知道,《黑侠》、jet li!”

马克·伦道夫是个事业小有所成的商人,平日里工作忙碌,很少关注娱乐新闻,想到林氏,“《黑小》”和“李连杰”是唯二的印象。

他重新跟陶玉书握了个手,有些惊叹的说:“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林氏影业的老板。”

等情绪释放过后,他再次认真思考起陶玉书刚才的邀请,看起来有些纠结。

“录像带租赁在美国是个庞大的产业,影响数以万计人的生计。我们林氏布局终端渠道,这个渠道不可能错过。

诚然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了百视达这个庞然巨物,但如果每个行业只要有巨头,我们就不去创新了,这个社会未免太过无趣了!”

陶玉书的语气淡然,却透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气魄。

“马克,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颠覆巨头的机会,现在这个机会摆在你面

该站采集不完全,请到原文地址:(https://www.nalosh.cc/read/645379/4577300/)阅读,如您已在笔趣小说网(https://www.nalosh.cc),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,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